聯絡我們:
即使沒有行車記錄器,也能有效蒐證
在交通事故中,行車記錄器常被視為關鍵證據。然而,若在事故當下缺乏行車記錄器或錄影畫面,是否就無法釐清肇事責任、維護自身權益呢?答案是否定的。
即便沒有行車記錄器,仍有多種有效的證據蒐集方式,足以協助您主張權利。本文將詳盡說明如何透過各類替代證據,以及配合法律程序,建立完整的舉證鏈,協助您在車禍事故中穩固自身立場。

一、第一時間:報警處理與警方筆錄
1. 立即報警並等待警方到場
發生事故後,第一時間報警處理至關重要。警方到場後會進行現場查勘、拍攝照片、測量車輛相對位置,並詢問雙方當事人做筆錄。
警方記錄的以下資料皆屬重要證據:
- 車禍現場圖
- 現場照片
- 初步分析研判表
您可以於事故發生 7 日後 向管轄警局申請現場圖與照片,並於 30 日後 申請初判表,以掌握警方初步認定的肇責判斷。
二、現場證據蒐集:事故發生時的自我保全
1. 現場拍照或錄影記錄
若現場情況允許,應盡快拍攝並錄影記錄事故現場,包括:
- 車輛受損情形
- 雙方車輛的相對位置
- 道路標線、交通號誌
- 現場環境、光線條件
- 照片中應包含可參考的時間標記及車輛號碼
即便沒有行車記錄器,清晰的現場照片仍可提供事故發生的第一手證據,有效協助釐清責任歸屬。
2. 調閱停車場或周邊監視器畫面
若事故發生於私人停車場或路邊店家附近,可儘速向管理單位或店家申請調閱監視器畫面。影像資料能客觀還原事故發生的經過,對於責任認定具有高度證明力。
三、第三方證據支持:補強證明力
1. 蒐集目擊者證詞
事故現場若有第三方目擊者,請務必主動聯繫並留下其聯絡方式。日後進入調解或訴訟程序時,目擊者的證詞可以作為強有力的佐證資料,協助還原真相。
2. 醫療報告與單據
若您在事故中有受傷情形,請妥善保留:
- 醫院診斷證明書
- 治療費用收據
- 復健記錄等相關醫療資料
這些文件有助證明您的人身損害,作為後續賠償請求的依據。
3. 車輛維修估價單與收據
事故發生後,應盡快將車輛送至合格廠商進行檢測及估價,並保留:
- 維修估價單
- 維修收據或發票
這些文件可有效證明財產損失金額,為求償提供具體依據。
四、對初步判定有異議?申請專業車禍鑑定
1. 初判表結果不服,可自費申請車禍鑑定報告
初步分析研判表僅為警方依現場蒐證作出的初步見解,並不具法律效力。若對內容有異議,建議自費申請「車禍鑑定報告」,以取得更具說服力的專業意見。
鑑定程序如下:
- 申請單位:各地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
- 申請費用:新台幣 3,000 元左右
- 準備資料:初判表、身份證明文件、行車執照、現場圖、相關佐證資料等
- 完成時限:受理後約 2 個月內 出具鑑定報告
2. 鑑定報告效力
車禍鑑定報告由具專業資格的專家作成,內容通常涵蓋事故成因、雙方行為分析與肇責歸屬。法院多數情況下會將此報告作為判決的重要參考。
五、製作筆錄時的應對技巧
1. 謹慎應對警方詢問
在接受警方詢問並製作筆錄時,請務必:
- 客觀陳述事實
- 避免情緒化或臆測性言論
- 釐清疑問再作答,勿倉促回答
任何不當陳述都可能對後續訴訟不利。
2. 必要時尋求律師協助
如感受到警方詢問過程中有疑慮,建議及早尋求律師協助。律師能協助您整理說明邏輯,避免留下不利於自身的證詞,確保您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。
六、法律專業協助的重要性
1. 專業律師的全方位協助
無論是事故發生初期的證據蒐集、調解過程的協商策略,還是進入訴訟後的法律攻防,專業律師都能為您提供關鍵協助,包括:
- 分析案情,釐清責任歸屬
- 協助整理並提出證據
- 參與和解或調解程序
- 必要時代為提起民事或刑事訴訟
2. 優先考慮調解,避免訴訟風險
律師通常建議,事故後應優先考慮進行調解。透過調解程序,雙方有機會在專業第三方協助下釐清爭點,減少訴訟成本及時間壓力。
若調解不成,則可考慮進一步尋求律師協助,進入正式訴訟程序,積極捍衛您的合法權益。

結語:善用多元證據,保障自身權益
即便在缺乏行車記錄器的情況下,只要妥善運用上述各項證據來源,並搭配專業律師的輔助,您依然可以有效建立事故責任的舉證基礎,為後續的協商、調解或訴訟程序爭取有利位置。
遇到車禍時,請務必保持冷靜,第一時間報警處理,積極蒐集現場資料,並盡早諮詢專業律師,讓專業成為您堅強的後盾,保障自身權益不受損害。
如有任何法律相關問題,都可以向大豐法律事務所私訊諮詢

//大豐法律事務所 陳星宇所長
//學經歷 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學士
//高雄律師公會 青年律師委員會 委員
//臺灣商業同盟策進會 第一屆 監事
//屏東中小企業協會 九九分會 法治顧問
//西子灣國際青年商會 第四十四屆 副會長